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是一种当今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它是指出口商利用商业信用(如托收方式)出卖商品,在货物装船后,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无追索权的卖断给保理商,立即或远期收进全部或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
保理业务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出口商和保理商签定有关协议;出口商将进口商的情况通知保理商;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交换信息后,向出口商确认;出口商交货后,将单据交给保理商;保理商在扣除了利息和相关的费用后,将货款支付给出口商。
保理这种结算方式适应了目前国际贸易中流行的非信用证结算的实际情况。世界上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业务。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是世界上最大的保理商组织,现有107家成员,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大多数是世界著名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附属保理公司。据国际保理学会统计,1998年全球保理业务总额达到了5,000亿美元。而在整个保理业务量中,美国占21.1%,意大利占17.2%,英国占14.2%,法国为10.5%。
但是,中国的保理业务总额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这和我国作为第9大贸易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目前有中行和交行在我国开展保理业务。中国银行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推出国际保理业务,并于1993年加入FCI,成为FCI的正式成员。中国银行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二家保理公司签署了国际保理协议,与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保理业务合作。
1995年5月,中国银行也启用了EDIFACT系统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保理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在信息传递上更加及时、准确。但是保理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很不稳定的,按照FI 的统计,1994年中行、交行的保理业务额为4000万美元,1996年下降到1500万美元,1998年和1999年也分别为2000万美元。这和1999年全球保理业务量的5500亿美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处于发展阶段,业务量低,开展的区域有限,但是国际保理具有其独特的长处,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外贸知识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