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S)理念大致有三个阶段的变化。
在1973年,美国人约瑟夫?哈灵顿博士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这个术语。CIM最初的定义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一个通用的基于方法的系统,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形成未来高效的、有竞争力的工厂。
在80年代初,基于CIM理念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在国外曾经流行了5~10年的时间,随后逐渐淡出。自1987年起,CIMS在中国开始得到重视,作为国家级的项目开始了大规模的研究与推广,并曾经一度形成“CIMS热”,但是同时伴有学术界的争议。这时CIMS的定义是:一个有效的信息集成平台,把人及其经营知识和能力与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率和灵活性。由此,将一个企业所有的人员、功能、信息和组织方面集成为一个整体。[ISO:TC184/SC5/WG1,1992]
在90年代后期,CIMS原有的含义已经不能准确地诠释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经过CIMS专家组的研讨,“传统CIMS”演变为“现代CIMS” 理念: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其定义也改变为:“CIMS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现代制造类企业的理念。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三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达到产品(P)上市快(T)、高质(Q)、低耗(C)、服务好(S)、环境清洁(E),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总体上说,CIMS在国外学术研究比较多,企业实践比较少。在国内,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都曾经比较频繁,但是,在CIMS需要多学科综合、多团队交叉、高度自动化、高资金投入等先天的不利因素影响下,在企业的实践成果并不明显。进入本世纪初,CIMS在中国明显地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目前仍然保持低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