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知识,免费投稿宣传!免费分享!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货运物流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库存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1-07-15人气: 作者:

本文从企业的实际运作角度,对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和有关库存控制行为特征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
  20世纪9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如AFR、JMI、VMI和CPFR等。我国根据国内企业的特点对如何实施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如VMI、CPFR的实施和有关供应链信任机制的研究等。同时,国内外围绕供应链库存控制及优化也开展了大量研究,涉及供应链绩效研究、供应链库存成本研究、不同特性库存的控制策略研究、库存数学模型及其解法的研究和采用仿真方法进行库存优化的研究。然而,这些先进管理技术和优化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移植并不成功,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在供应链库存控制上仍然问题重重。本文从企业的实际运作角度,对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和有关库存控制行为特征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目的是为了抓住我国制造型企业在库存控制上突出的共性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提高企业库存控制能力与水平的技术手段。
  1两个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
  这里选取一个汽车塑料制品零部件供货商(企业1)和一个制药企业(企业2)作为典型案例,前者代表居于供应链上游阶段的一类企业,后者则代表居于下游阶段的一类企业。同时,这两个企业自身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分别代表着不同模式和基础管理水平的企业。
  同为制造型企业,但企业角色不同,利益所在不同,因此在供应链库存控制问题上的表现也有同有异。两个企业的问题可以分为面向企业外部(或面向供应链)与面向企业内部两个层次并分别予以讨论。
  2面向企业外部的供应链库存问题分析
  在面向企业外部的问题当中,最突出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落后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合作模式严重影响了供货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效率。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合作往往服从强势企业的短期利益,大多数供应链仍然采用用户自己管理库存的形式,供货商只是通过派外人员获得粗略的月需求预测、临时加急订货和月消耗与库存盘点的信息,双方没有就联合补货策略进行研究,也没有必要的信息共享。结果导致牛鞭效应显著,大大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
  其次是供应链成员间相互挤压十分突出。包括下游节点挤压上游节点、强势节点挤压弱势节点和同类节点的相互挤压等。这种挤压表现为价格、成本和风险挤压,最终形成利润和生存空间的挤压。这种挤压不仅对弱势企业是打击,也对供应链造成负面的影响,通常造成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增加,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力。
  第三是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严重信任危机。包括下游节点不信任上游节点、上下游节点信任愿望不对称、信任的易毁性和恶性循环以及供应链没有规范的信任机制等。在供应链库存控制运作中,没有规范的机制来约束供应链上的企业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为供应链提供自己应该提供的信息,并协助相邻企业完成高效畅通的物流衔接。
  对外部物流资源利用不够,落后的物流能力严重影响企业库存控制能力的问题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现在不少企业都存在国外采购,但采购提前期周期长是大多数企业的突出难题,如果充分利用外部物流资源可以大大缩短采购提前期。
  3面向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库存问题分析
  在面向企业内部的问题当中,主要讨论突出的三点:一是企业内部物流决策机制违背库存控制基本思想;二是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阻碍企业的物流运作与控制的合理化;三是企业内部库存控制技术条件与环境相当落后。
  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库存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本身在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中的行为违背了对企业的库存(或整体的物流)进行控制的思想。图1是案例企业1的决策流程,目前,我国许多扮演供货商角色的制造企业都采用这种生产/库存管理决策方式。企业的物流主要靠制造商的月订单拉动,同时对库存进行必要的管理控制以响应制造商的适时需求,进行紧急补货。这类企业往往平均库存水平高,紧急补货频繁,甚至使企业难以担负和应付。图2是案例企业2的决策流程,这种模式被较多最终产品制造商采用。这类企业往往以目标定生产,以生产定滚动需求,以滚动需求和供应市场价格定物料采购,成品则看销售的业绩。这样造成仓库被动发生出入库操作,本质上没有库存控制。
  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对企业库存控制的影响作用较为隐蔽,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中典型的一种现象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例如,生产部门在原计划外自行决定超额生产,向原材料库申请提料,因为原供应计划没有这部分的供应计划,因此表面上看,原材料出现缺货现象。仓储部门向供应部门发出通知,让供应部门组织采购,供应部门则称采购周期要长达近两个月,要做好这个供应的困难很大。因此,供应部门申请允许采购大量物料存储备用。结果,企业库存水平自然提高,物流周转减慢,库存及相关成本增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发现有这样的因果关联关系,因为超产是有奖金的,至少是没有惩罚的,所以生产部门会出现超产行为。但表面上出现了缺货,供应部门在考核时是要受到一定责罚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供应部门总试图在采购资金允许范围内增大采购量,交给仓储部门完事,并在报采购提前期时给出很大的余地,以便自己在考核时得到更高的评估或者更少的责罚。仓储部门则因为库位等客观原因,陷入对大量库存的管理困难中,也会因此影响部门的考核结果,所以仓储部门一边为不能满足提料请求着急,一边又抗拒接受大量采购来的物资。企业这种混乱的行为本质上是因为企业在物流管理上存在问题,但重要的是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加重了管理上的问题。
  企业自身的库存控制技术条件是已经被充分认识的,但要改变这种状况却似乎很难。企业没有基本的分类管理,无库存控制之下的采购机制,对重点物料的控制完全靠经验决策;没有信息化系统,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方式,更没有库存管理软件和库存控制决策支持技术和策略优化技术。调研发现,在我国许多制造型企业都处于这种状况,这样的企业之所以盈利,依靠的通常主要是在某些独享性技术、特殊的政策保护和处于成长中的市场等。从长远看,这是危险的企业行为。
  4面向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对策
  解决企业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问题,需要从面向企业外部和面向企业内部两个层面入手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这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对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来说,能够从自身做起、收到显著成效,并且能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态度的,是从面向企业内部的问题着手采取行动。

首先,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企业物流决策的机制。物流决策机制从本质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与物流运作绩效及库存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图3给出了一种企业的物流控制机制流程。该机制下,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控制相对与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是相对独立并主动的,即企业是根据对库存的控制进行采购和为生产服务,并根据对成品库存的控制规划生产。这种决策机制的转变关键在于对不同功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利的重新设计,以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新的决策流关系。
  要促进这个机制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部门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机制进行激励。企业必须制订合理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科学的研究给出本企业合理的绩效评价参考标准,才能正确认识企业自身在物流运作上的长处和不足。在能客观评价自身绩效的基础上,将对各部门及岗位的考核与企业总绩效挂钩,在考核指标上充分体现岗位与绩效之间的客观因果关系,而不是表面的工作量度,才能激励各部门及岗位为企业总体绩效努力,有效抑止各部门偏离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绩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妨从如下几个层面考虑彻底改变现有的机制:
  ·应用先进技术对企业可能达到的最佳绩效状态进行科学预测评估,或者采用同类最强企业的数据作为标杆基准参照,来评价企业实际的绩效发挥水平;
  ·将以部门为单位的考核体系转变为以物流过程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奖惩制度以物流过程的效率为准在合作部门之间分配;
  ·研究建立企业严格、规范的物流管理标准,以标准为约束,对照考核各部门及岗位的执行情况,使考核客观体现部门行为与物流控制结果的因果关系;
  此外,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共享的实施,能对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的不同策略进行可靠的评估、预测和对比分析,从而实现决策科学化、控制信息化、策略动态化是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技术保证。
  5仿真对供应链库存控制的技术支持
  仿真技术是针对不确定性离散事件系统的有效分析技术,可以采用仿真做为企业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的支持技术。目前仿真已经应用在许多与库存控制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如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企业供应链参考模型的研究,离散-连续模型与离散模型对分析供应链的库存水平的影响研究,多阶库存模型应用的适应性研究等等。意大利一个牛乳制品制造厂也用仿真技术对其生产/库存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化了牛奶采购和两种主要奶酪产品的库存控制。另外关于某些特点的库存问题的控制策略的研究也开始借用仿真方法。仿真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供应链库存管理领域来。
  作者在对案例企业1的供应链库存系统的物流决策机制、库存控制流程以及库存控制策略的分析和优化研究中就采用了仿真技术。该研究将集合表示Petri网(STPNs)方法与仿真相结合,对案例企业1涉及的三个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库存系统局部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优化了零部件库存的补货策略。应用研究表明,仿真技术在供应链库存管理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成为企业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的有效决策支持技术。
  6讨论
  本文重点讨论了面向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对策。这里,提出关于如何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现状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几个思路:(1)从产品比例、决策参与度、贡献大小等多个角度探讨库存所有权、库存管理权、库存成本以及库存风险的分担模式;(2)探讨多样化的库存控制协作功能机构设立和人员组织方法,形成所有权与管理权分配和成本及风险分担协议下的规范运作、监督、评估机制;(3)探讨严谨规范的信息共享方案,从共享内容范围、人员、及时性、保密、质量评估、惩罚等方面约束和保证信息共享;(4)探讨实用的信息技术,既能进行技术支持,又能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所接受和承受。另外,仿真技术在供应链库存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还值得进一步开拓。
[外贸知识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