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北部湾,逐浪海天阔。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和“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高水平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广西。
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西开放发展的步伐丝毫没有停歇,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以强有力的举措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齐头并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远洋巨轮乘风破浪,海上丝路一派繁忙,吊机起起落落装卸,拖车在堆场来回穿梭,来自全球的集装箱整齐码放……
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港,整合为北部湾港,通过一条新的大通道连接起中国西部和世界各地。从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省份出发的货物,沿着铁路到这里换船出海,通达全球。这,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
国家赋予广西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开放定位,广西则深化改革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举全区之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平台,通过海陆联动发展打造开放合作新格局,拓宽发展空间,通道吸引力不断增强,集聚作用加速显现。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一环,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
2020年,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5万标箱,同比增长32.2%,首次跻身中国沿海港口前10、世界前40行列。今年1—6月,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3亿吨,同比增长24.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0.79万标箱,同比增长22.29%。目前该港口现有生产性泊位27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99个,综合吞吐能力约为2.83亿吨,集装箱现有处理能力690万标箱。
高效联通“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朋友圈”不断扩大——
我区海铁联运班列已实现规模化运行,推动广西与区内外以及各国经贸交流合作不断升级,已开行至重庆、四川、贵州等10个省区市班列线路,连接36个市71个站点,与中欧班列(重庆)(成都)实现无缝衔接。陆路已开通中国经凭祥口岸至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国家跨境公路运输线路4条。常态化开行中越(南宁—河内)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海运已开行航线54条,其中东盟航线21条,南美、非洲远洋航线3条,今年计划开通欧洲等11条航线。
今年前7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3440列,同比增长63%;发运17.2万标箱,同比增长63%;海铁联运班列从2017年的不到180列,增长到2020年的4607列,增长近25倍,增速排全国第一,预计2021年达到6000列。
开放带动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深化改革推进,更多政策优势将不断显现,软硬件设施将进一步加速建设,未来的北部湾港将充分发挥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高质量发展。
先行先试,自贸试验区探索更高水平开放
大开放,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通道。
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广西全力建通道、搭平台、聚要素,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释放政策红利,探索制度创新,为中国企业与东盟深化合作提供更优更畅的服务。
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紧盯国家《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开展专项督察,督促整改落实,试点任务完成率达95%。自贸试验区聚焦面向东盟、沿边开放、陆海新通道三大特色,形成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范围内复制推广,其中13项为全国首创。“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获得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两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545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分两批下放162项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正在推进“负面清单制”放权,赋予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实现“片区事片区办”,以此有效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自贸试验区法庭、检察室等一系列法律机构入驻片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
广西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也纷纷发力,探索了一批制度性成果。
崇左片区加大跨境贸易、跨境物流发展力度,目前崇左片区为跨境电商货物开辟绿色通道,在凭祥综合保税区清关的跨境电商货物,1天可到达越南,2天可到达泰国,3天可到达美国。南宁片区出台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钦州港片区企业凭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即可经营,实现“一证准营”,充分体现了广西突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做深做实自贸试验区开放合作平台的创新成果。
广西自贸试验区正发挥牵引集成作用,形成内聚外合、纵横联动的发展态势,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链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建设,打造中国与东盟间“一站式”贸易投资跨境集成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围绕木材、氧化铝、棕榈油、橡胶等大宗商品,探索“期现联动”业务试点,促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高效联动,提升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增强对东盟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广西优势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面向东盟跨境产业链建设,着重打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东盟特色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加工5条跨境产业链。
面向东盟,打造对外开放新的战略支点
“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擘画了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蓝图,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为广西发挥独特优势,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中国视东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广西独特的地位优势,灵活的政策支持,有助于中国企业打造优势国际化产能合作平台。”华立—中越边境产业平台总裁张胜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在广西东兴建设边境深加工产业园,依托中国和东盟‘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探索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实现中越、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经济深度合作。”
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致力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努力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新的战略支点。
面向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自2000年起,东盟连续21年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外贸进出口额4861亿元。今年1—6月,外贸进出口额2902亿元,同比增长33.9%,排西部省份第三,其中与东盟进出口额达1451亿元,在西部省区排名第一。
面向东盟,跨境产业合作日益紧密。
截至目前,广西与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印尼、新加坡、老挝、柬埔寨、泰国等8个东盟国家开展了园区平台合作。中马“两国双园”开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对方互设产业园区的先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投资233亿元,入园企业5800多家;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56亿元,入园企业16家。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累计投资83亿美元,入园企业51家。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工业合作区建成年产15万辆产能整车厂,成为印尼最大的中资整车生产基地。
面向东盟,沿边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连续5年排沿海省份第一位,2020年边境贸易进出口额1049亿元,占全国46%。今年1—6月,边境贸易进出口额836.8亿元,增长32.2%。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十,在西部省区排名第一。广西沿边8个县(市、区)实现口岸开放全覆盖,建成西部地区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区口岸整体通关时效走在全国开放口岸前列。
跨国公司在华“产地销”“销地产”更划算
当前,供应链危机对各国产业政策及国际经贸合作带来了哪些深远影...(842 )人阅读时间:2022-06-20俄气将暂停“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供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6月18日说,“土耳其溪”...(840 )人阅读时间:2022-06-20大宗商品未来走势如何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波三折,多数品种呈下挫趋势。美联储...(839 )人阅读时间:2022-06-20MSC:任何申报不符将罚15000美元/箱!上海港危险品操作
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新闻) 日前,地中海航运MSC发布公告称,...(839 )人阅读时间:2022-06-20